1.高温潜望镜组yhtv-tk2是什么品牌
2.求罗马全战攻略,越详细越好
3.赤壁下的演职员表
4.回顾百慕大三角之谜?人船神秘消失?死去63年的米高维尔斯奇思神奇复活 ?
高温潜望镜组yhtv-tk2是什么品牌
全世界又那么多型号的主战坦克,我只是简单说说世界上前十位的主战坦克!
NO.1 M1A2 SEP艾布拉姆斯 生产国:美国
M1A2 SEP坦克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数字化坦克,SEP系统涉及观瞄、火控、武器、动力、通信、防护和车辆管理等多个方面。M1A2是坦克中的豪门,单车制造成本和使用费用之高,使其成为美国独家的御用杀手。M1A2除了一流的性能和高度信息化的硬实力,作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现代化主战坦克,它在作战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使其成为现代主战坦克发展的风向标。
火力:采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最新的L55RH-120mm滑膛炮,火炮性能非常出色。M1A2尤为精良的火控系统为其赢得高分。
防护:恶名于世的贫铀装甲使其获得优秀的正面防护力,独到的弹仓分离及泄压板、三防装置、抑火抑爆装置设计相当出色。
机动:SEP采用了“欧洲动力包”,获得了强劲动力和良好可靠性,从而甩掉了海湾战争中“油老虎”的帽子。其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优秀,但由于车载设备太过娇贵,后勤保障及维护工作复杂繁琐、费用惊人,一般国家即便买的起也用不起,给其综合机动能力带来不小的扣分。
信息化:比较来看,M1A2 SEP最大优势在于遥遥领先的信息化程度。该坦克配备了最新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采用了大量电子设备,能自动检测故障情况;电子传感系统提高了目标识别能力及与友邻坦克的信息传递能力;全新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提高了坦克的作战效能。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这使其视听触角四通八达,灵敏迅捷,犹如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这得益于美国独有的网络化战场信息共享能力。
NO.2 豹IIA6 生产国: 德国
以其强劲的动力、凶猛的火力、严密的防护,称之为豹毫不过分。豹II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北约坦克的标杆。德国人轻而易举的在战车的三大性能上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将坦克的均衡性做到了极致。豹II不单是一件武器系统,更是一件艺术品,德国人用做高级跑车的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一流战车。
火力:著名的莱因金属公司最新的55倍口径Rh120-L55120mm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m/s,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900mm,而且精度相当高。射程5000m,为目前射程最远的坦克火炮。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反应时间6秒。作为北约战车标杆来说,豹IIA6的火力标准过高,以至于极少有出其右者。
防护:从北约内部进行的坦克射击对比试验数据来看,豹IIA6的装甲防护水平与M1A2几乎相当,尤其对地雷的防护能力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对于豹II来说极为不易。德国设计师的天赋令人折服。
机动: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传动系统非常出色。在火力与防护性能上做到几近化境之时,也许很多人对坦克的机动性已不报有苛刻要求了。但豹II却做到了,做得比任何人都要好,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虽然豹IIA6身宽体重,但考虑到欧洲平原的开阔地形,对其战略机动能力影响不大。
信息化:在豹II身上,坦克的传统三大性能已经做到极致,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重点,A6同样又做到了!
NO.3 AMX勒克莱尔 生产国:法国
勒克莱尔是最早使用自动装弹机的西方现代坦克,在自动化程度上领先其他西方国家。法国坦克一贯重视机动性和火力,勒克莱尔的出现,象征法国坦克重新回到三大性能均衡发展的道路。相对于其他欧美主站坦克而言,勒克莱尔要精致小巧的多,但其各项性能却一点也不缩水。
火力:勒克莱尔装有52倍口径的CNI20式120mm滑膛炮,火炮外形独具特色,取消了炮身抽烟装置。火控系统设计更是巧妙,射速和首发命中率很高。
防护:法国每一代坦克都有崭新的设计理念出现。二战中被德军闪电战术击溃的阴霾,促使法国人将坦克火力及机动性摆在首位,但其刻意牺牲防护力去获得机动性的做法,在步兵反坦克能力急剧提高的今天,已不再适应。因此,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在设计之初就明确地将提高坦克生存力放在首要位置,并采用了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技术和复合装甲技术进行车体和炮塔的设计,形成了勒克莱尔的独特风格。
机动:法国设计师一贯注重坦克的机动性能,独到的传动系统在德国心脏的强劲动力支持下,使勒克莱尔获得极其优秀的机动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坦克所采用的高增压技术。勒克莱尔的加变速性能超凡,0~32km/h所需时间仅为4~6秒。由于轻巧灵便,其路桥通过性和最大航程优于其他欧美主站坦克,使其战略机动能力突出。
信息化:勒克莱尔全重约55t,其中车载电子设备重量占去75%,无怪勒克莱尔有“电脑坦克”的绰号。
补充:
NO.4 ZTZ-99G 生产国:中国
在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和解放军陆军叫板。作为陆军强国,中国在主站坦克方面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对苏系坦克长期制造和使用,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近年来终于跳出苏系坦克思维模式,修成正果。最新型ZTZ-99G主站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性三大传统性能上全面超越苏系最先进的T-90及日本90式,直逼世界现役主站坦克领先水平。
火力:中国在火炮方面虽走了仿制-自制之路,但也在此过程中出于蓝而胜于蓝。ZTZ-99G采用国产52倍口径125mm高膛压滑膛炮,其威力之大在现役各国主站坦克中首屈一指,可以轻易洞穿当前所有主站坦克的前装甲。此外,99G还保留了苏系坦克火炮的一大优点,可以发射射程为5000m的激光制导导弹,对于先发制人的打击地面或空中目标意义重大。最新ZTZ-99G采用国产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防护:99G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炮塔正面采用了类似德国豹IIA5/A6的楔型设计,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500-600mm,外有双层的主动反应保护层,从而使得其实际防护层厚度为1000-1200mm。而美军M1A2坦克主炮的穿透力为810mm。99G最独具特色和震撼力的是顶置激光眩目压制干扰装置,可以干扰和破坏敌方昂贵的观瞄设备。使99G拥有了一招超众的必杀技,成为当前唯一具有防御性攻击力的主战坦克。也为99G带来相当高的评分。
机动:采用了国产150HB型1103千瓦(15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和新型高效传动系统,使99G最大公路速度达80km/h,最大越野度速60km/h,0~32km/h加速时间为12秒,最大行程为600km。但相对于中国的道路和桥梁和南方水网稻田等地区,99G的55t体重有些超标,且坦克操作性和发动机的可靠性也有待提高,使得99G的战略机动能力评分不高。
信息化:同苏系坦克一样,99G的最大缺点在于信息化程度不高。提高坦克的信息化程度当成为99G以后改进的重点。
NO.5 挑战者II 生产国: 英国
英国人常有出人意料的创新,却也最能抱残守缺。突出体现在其“重装骑士”挑战者系统主站坦克身上。英国人是坦克的发明者,也是坦克复合装甲的鼻祖。但同样可以为了坦克的防护性能不惜令其笨重不堪。在线膛炮退出历史舞台,滑膛炮一统天下的今天,英国人依旧固执地坚持线膛炮。姑且不论线膛炮被英国人玩转到如何出色的程度,作为北约重要国家之一,在与北约各国联合执行任务时,由此带来的后勤保障麻烦,恐怕英国人也只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火力:自然,英国人固执地坚持线膛炮有其一定理由,那就是线膛炮独特的优点。就火炮性能而言,挑战者2的线膛炮,无论在射程,还是射击精度都要远远优于其他滑膛炮。但可惜的是,线膛炮的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它不仅容易磨损,寿命不佳,威力也受到限制。而且由于火炮自身及部件通用性问题,使后勤异常艰难。其精度也由于火控系统欠佳而难以发挥优势。
防护:英国人是复合装甲的发明者,它的坦克装甲性能鼎鼎有名。英国人格外追求防护能力,挑战者2的装甲性能卓著,非常霸道,全车装甲防护几乎滴水不漏。英国人认为,虽然机动性有所牺牲,但战场上首先要保证的是生存能力。这样它们就可以像骑士一样,优雅的进攻,而不必左躲右闪,有伤绅士风度。
机动:单从挑战者自身来看,或许英国人并不觉得其机动性有多糟糕,但同其他先进坦克一对比,挑战者65t体重的身躯立刻显得笨重无比,即使使用了“欧洲动力包”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加上前面说到的火炮问题,因此挑战者2的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非常一般。
信息化:与其他西方主站坦克一样,挑战者2的信息化程度较高。
NO.6 MK-IV梅卡瓦4 生产国:以色列
以色列人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对坦克的运用颇有心得,是少数几个拥有现代主站坦克丰富实战经验的国家之一。梅卡瓦系列主站坦克,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希伯来人对于坦克的理解。爬出二战的血泊,在强敌环视下建国,以色列人对坦克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也孕育了以色列坦克理念:所有设计均围绕乘员生存率而进行,一切火力、防护和机动性都要服务于它。
火力:同日本90式一样,MK4坦克采用的是引进自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44倍口径120mm滑膛炮技术,经国产化后以色列人对其性能进一步提升,可以发射多种炮弹和火箭,并具备击落直升机的能力。MK4的火控系统同样是以色列开发的,性能优秀。炮塔顶部配备了一60mm门迫击炮。使MK4拥有了良好的火力性能。
防护:独特的动力舱前置设计为坦克内部乘员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强大保障,另外,车体是整体铸造的、前上装甲焊接有良好防弹形状的装甲板、炮塔后面的挂链、车体后部仓门及极强的车底防地雷能力、炮塔独特设计等,无一不体现出以色列人的坦克智慧。常规防护性能做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然而,在单兵反坦克火力迅猛发展的今天,纵然是MK也不能幸免。最近几次MK在战场被频频开膛破肚的报道,让人对MK不破金身的神话产生了质疑,尤其让苦心经营的以色列人大为恼火,颜面尽失。同时也是给今后各国反反坦克作战提出了挑战。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否定梅卡瓦的优秀性能,M1A2在这方面的“战绩”要比MK“优秀”得多,我们同样没有否定M1A2。
机动:梅卡瓦4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为狄塞尔内燃发动机,功率由梅卡瓦3的1300马力增高到1500马力。但整体而言,MK4的战术机动性能不佳。由于其设计使用环境主要是针对中东沙漠平原地带,致使其战略机动能力有限。
信息化:梅卡瓦4主战坦克在梅卡瓦3的基础上对装甲防护和站场管理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和调整,实现现代战场数字化。
NO.7 T-90C/S 生产国:俄罗斯
俄罗斯人的坦克设计哲学是“简单就是美”,而坦克使用哲学则是“多、快、好、省”。其实用主义毫不掩饰、一目了然。这与西方的坦克哲学形成鲜明对比。俄罗斯坦克与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国坦克相比,其外观都显得粗糙,简陋,寒酸。 T-90的最大优点就在简单、廉价、消耗资源和人工极少,战时可疯狂生产。它是效费比极高的集群冲锋利器,对所有敌人而言,面对一望无际、满地活蹦乱跳的T-90都是不愿提起的梦魇。
火力:俄罗斯人是典型的注重进攻不重防守。125mm大口径火炮既可发射各种炮弹,又可发射125mm口径的炮射导弹,火力之凶悍,天下闻名。火炮各项性能均非常优良。俄罗斯人对火控系统不求精良但求实用,采用T-80U的IA45式综合火控系统,配备了带有稳定装置的昼夜瞄准系统和热成像瞄准系统,提高了在夜间或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简单经济。但其火力却不降反升,可靠耐用。
防护:T-90S的装甲防护不算突出,所宣扬的主动防御装甲及干扰装置(施托拉-1型光电干扰系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出色,但这并不等于说T-90S的防护性能就不怎么样,应对当前西方各国现役主站坦克,T-90S毫不逊色。
机动:虽然和中国ZTZ-99G一样,同是在T-72基础上发展而来,但99G身上已完全见不到T-72的影子了。 而T-90仍然沿用T-72B的底盘和1200马力的动力系统,但因其性能优异,完全附和俄罗斯要求,且坦克全重较低,最大公路行驶速度60km/h,所以机动性极佳。而且如同俄罗斯其他武器一样,简单实用,安全可靠,后勤保障便捷,最大行程650km,战略机动能力优秀。因此,T-90S的机动性能评分颇高。
信息化:东方主战坦克的通病,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
补充:
NO.8 90式 生产国:日本
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90式凭借其时髦先进的猎-歼火控系统,以及活蹦乱跳的良好机动性曾一度在坦克排行榜上高居榜首。90式几乎就是德国豹IIA4的亚洲版,日本人的哈德之风在其坦克上体现得一览无余。遗憾的是,日本人孤芳自赏,近20年来对坦克改进原地不动,没有任何进展。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坦克发展却突飞猛进,迅速超越日本,终于使90式优势不再,被动的开始了所谓的“超级坦克”计划。
火力:90式采用的依然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44倍口径120MM滑膛炮,虽然性能优良,但在火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已不显突出。一度领先的先进火控系统也面临落于人后的尴尬境地。
防护:装甲防护力不足一直是90式的短板,在炮塔设计上,日本人全数接受德国老师的优缺点,其炮塔与车身之间近200mm的窝弹区一直为人所诟病。
机动:日本人身材矮小,相应的90式要比豹IIA4要轻的多,90式拥有1500马力的强劲心脏,尤其以优良的悬挂和传动系统令人称道,因此拥有令人惊叹的战术机动性能。但其致命缺陷在于,日本有着强大的民用工业,而军工基础却相对薄弱和不完善,研发力量有限。90式采用三菱重工的2冲程发动机,虽然功率达到,但油耗和可靠性都非常不理想,再加上独居岛国,四面环海,使90式的战略机动能力让人无法恭维。严重影响了90式的机动性能综合评分。
信息化:及至今天,90式的信息化水平虽不出色,在亚洲还是名列前茅的。只是这一优势很能保持多久,日本人心里比谁都清楚。
NO.9 T-84-120 生产国:乌克兰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重工基地。其主主战坦克的研发制造能力不容小觑。乌克兰T-84系列和俄罗斯T90系列是在T-72后的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了自己主战坦克发展道路。但终究带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因此俄罗斯坦克所有传统优点他都具备。形象点说,T-84-120拥有俄国的身子,西方的头,是典型的“东西合璧"之作。虽有"东拼西凑"之嫌,但"拼"得好、"凑"得妙,这是乌克兰的坦克设计师的真本事。
火力:T-84-120是在T-84主战坦克的底盘上发展起来的,主炮采用的北约标准的50倍口径的120mm滑膛炮。这与西方主流采用的44或55倍口径,甚至是52倍口径都不符。比较可信的分析是,这种滑膛炮的确是乌克兰自己设计的,但它明显地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在身管设计、炮膛药室的尺寸上向西方靠拢,以便于发射北约的120mm炮弹。该火炮可以发射导弹。
防护:装备有先进的光电自我防护系统,其中包括一个自动发射的防激光探测的气溶剂烟幕弹,以及自动启动一个双红外干扰装置以对付红外跟踪的二代反坦克导弹。估计这套系统是安装在乌克兰T-84坦克上的“窗帘-1”装甲战车防护系统。
机动:采用了乌克兰设计并制造的6TD-2型6缸、水冷、二冲程、多燃料发动机。最大功率1200马力(2600转/分)。最大公路速度70km/h,越野速度45km/h,倒档的最高速度是34km/h。
信息化:装备有基本通讯设备和定位系统等,但鉴于T-84-120东西合璧带来的混乱,其信息化程度评分非常一般。
NO.10 公羊II 生产国:意大利
提起意大利的战车,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半人马座"装甲车,其实意大利不只有世界一流的装甲车,其主战坦克知名度不高但同样性能先进。公羊II能够力压韩国K1A1、巴基斯坦MBT2000阿哈利德、南非号角等主战坦克进入TOP10,并非因为比他们先进多少,主要原因在于这三款坦克的使用者本国的技术含量偏低,本国战车工业能力又明显不足,对坦克的使用效率和潜力开发造成先天性的缺失。而与俄罗斯T-80U和中国96G相比,公羊II在坦克的质量上略占优势。
火力:44倍口径的120mm滑膛炮,由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这种火炮是在德国豹II的RH120型120mm滑膛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具有"猎--歼"攻击能力,使它达到近似M1A2火控系统的水平。
防护: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主要部位采用了复合装甲。车内装有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总的看来,"公羊"主战坦克的火力、机动性都不错,防护性与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相比略有差距。
机动:动力装置为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1100kw。传动装置为德国ZF公司制造的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悬挂装置为液气式。坦克的最大速度为65km/h。0-32km/h的加速时间为6-7s。这说明它的机动性能跟豹II坦克差不多。
信息化:尽管公羊II的信息化水平比起其他欧美顶级主战坦克略显一般,但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另外,在北约机制内,联合军事行动使得各国装甲部队获得信息的能力悬殊不大。
追问:
谢谢你这么全面的回答 但是我只需要 国籍 名称 代码 就行。 其他的不需要!
回答:
图为:世界前十位主战坦克图
补充:
对不起,这些可能不能满足你,因为全世界有许多种坦克型号,谁能说完呢?我可没有能力呀,我只能给你介绍世界前十名主战坦克!请原谅!
追问:
大家帮我找找全世界 各国的 主战坦克 名称 及 代号。
我只要这些。 谢谢帮个忙 有的请到我空间 留言版里些。
麻烦你们留言 在我空间留言版里好吗?
请把国籍 名称 代号 写在我空间里的留言版上
谢谢!
请大家仔细看看 看清楚了哈。
不要排名 只是分清国籍就可以了
留言到我的QQ空间的留言版上!我好整理 谢谢各位
回答:
难呀,这个办成是很难的!
追问:
...帮帮忙吧 帮我整理下
求罗马全战攻略,越详细越好
I 战斗模式下的建议
战斗的五个基本要点
在战略部分进行顺利的话,你往往能够向前线投入更多兵力,更快的提升装备,拥有级别更高的将军,
所有这些将使你在即时战略模式下拥有极大的优势,尽管如此,精兵强将还是需要良好的操控技巧。
背后被barbarian骑兵突袭的罗马阵线
要点1:所有军队的背面和两翼都很脆弱(新手必看,老手跳过)
所有军队不管是什么阵型,都有正,侧和背面。阵型中的士兵总是专注于正面作战而忽视侧翼的进攻,
当然更别提背后的突袭了。并不是说士兵不会转身作战,但对士气有巨大影响,在关键时刻转身,调整,
适应并反击的过程会降低士兵的作战效率,对全军的士气都会是重大的打击。同时多面作战的敌军特别脆弱,
如果你的前锋已经接敌,派另一支部队机动到他一侧发起攻击,对方就会开始慌乱(旗帜开始闪烁)
如果有机会同时在敌两翼发起攻击,往往可以立即将其击溃。
相反,防守好自己的两翼,不要让敌人迂回到攻击位置,随时根据战场的变化做出调整。
要点2:各兵种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正面遇到长矛兵种是骑兵的噩梦
多数的战略类游戏都会在兵种上创造一个类似“剪刀-石头-布”的制衡关系。
不过罗马全战在这点上试图将这些历史兵种的优缺点做的更为真实。每个单位在队伍中发挥的功效也不尽相同
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更好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将军。
步兵:通常用于近战,作为主力战斗部队,在大型战役中举足轻重,长矛兵同样出色,
虽然牺牲了一点贴身肉搏的战斗实力,但换来了对骑兵单位的巨大威胁。
优点:最好的近程战士,部队的中坚部分,正面进攻的最佳选择,同时可以保护远程部队,长矛类兵种是对付骑兵的最佳武器。
弱点:机动性差,步伐缓慢,应注意队形的衔接掩护,保护两翼和背面以免骑兵rush.
如果队列聚集过紧极易受到远程部队的杀伤。(快捷键+/-调整队形宽度)
骑兵:战场上享有无法比拟的灵活性,部队中最具机动性的兵种,冲击未作防备的敌单位时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优点:迂回冲击,打击敌阵中最薄弱环节,第一次冲击最具杀伤力,应在第一次冲锋结束后暂时撤出,整队后作二次冲锋。
骑兵还是追击溃散敌军的最佳工具。
弱点:拉锯战中碰到长矛类兵种会伤亡惨重,步兵单位都有时间转身面对骑兵的冲击,
正面冲击原地防备的长矛阵无异于自杀,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即便是数量上超过对方,
全骑兵通常也不是重步兵的对手,特别是被包围的情况下。
特例:战象
优点:战场上的大杀伤性武器,能使敌人恐慌,尤其是对付成群结队的步兵团,几对战象的同时冲锋可以迅速消灭大量步兵单位
并使其士气受挫,溃散。对付轻装步兵时甚至可以直接在其阵形中打个对穿。
弱点:尽管仍会死伤惨重,士兵单位以长矛类兵种对付战象最佳。对付战象的方法就是使他受惊乱跑,
在自家阵营中踩踏。利用可以制造恐惧的武器,火箭,战狗,火猪尤其有效。
利用步兵将敌人赶逼到一起,就是你弓兵的活靶。
弓兵系
这些移动迅速的轻装单位可以在一定距离内发射弓箭或投掷标枪伤敌,虽然光靠他们你无法赢得胜利,
不过在你的主攻部队和敌方接战时却能起到不小作用,基本上应尽量避免使用他们做贴身肉搏。
但有一个例外是velite,他们能移动移动到敌前端投掷长矛,既可以杀伤敌军又可以引起一些小混乱,
等你的主力部队贴近时,敌方实力和士气已经被削弱了。
优点:敌方的阵型如果过于拥挤,很可能被连续几轮弓箭和投枪打散,此时你的步兵单位只要能把握机会把对方逼成一团,
即使会牺牲掉一些友军,但却是后方弓兵单位大量杀伤敌军的最佳时机。把弓兵单位设为skirmish模式,
只要运用得当能起到很好的骚扰作用,特别是对付那些移动缓慢的步兵,既能杀死一些敌人,
在敌人列队准备追击时又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两翼。
弱点:弓兵是食物链的最底层,速度快的轻步兵很容易追上,杀死他们,特别是骑兵的冲刺,几乎可以瞬间消灭一整队的弓兵。
所以弓兵类单位只有在获得其它兵种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效用。当敌人队形分散时,弓兵的杀伤力也会降低,
如果你的部队受到弓兵的射击,应该将部队设定为松散的阵型。(L)
弓骑兵
优缺点和上述兵种类似,最大的不同是速度很快,使得他们几乎可用来骚扰任何敌方兵种,
当敌军溃逃时你甚至可以把他们当正规骑兵用。满场追杀敌人。
远程武器
投石器(Onagers)和弩炮(ballistae)即可以用来打击成群的步兵,又是制造恐惧,打击敌方士气的武器。
投石器同时可以在攻城战中很快击垮城墙。所有远程武器移动都极缓慢,几乎任何敌方兵种赶上后都能轻易毁掉它们。
历史上罗马人并不十分依赖这类远程武器,当然你也一样。如果要使用的话,用步兵保护,射击时瞄准敌人最密集处。
溃逃中的高卢军队
要点3:了解部队的士气
士气在任何战争中都是一个关键因数,高士气的军队战斗效率更佳也更能威胁对手。
士气下降表现也降低,士气降到低谷时,军队就会溃逃。
有一个例外是当军队被团团围住,士气崩溃时无路可逃,此时他们会战斗到死。在战斗中察看这种状态的军队,
你会发现他们虽然士气极低却仍会战斗。此时不如让他们逃跑,交给骑兵处理。
影响士气的因素
(1) 我方和敌方的将军
做战双方的将军都能缇振部队士气,如果战斗激烈时将军率先逃走,通常队伍就会溃逃,
敌方将军在我方队伍附近时会对士气有些不利影响,但不明显,
如果将军在战斗中被杀会动摇军心。战斗中将军逃跑,他周围的士兵看到也会溃逃。相反,如果杀掉敌将会有同样的效果
(2) 部队经验
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在军队面板上可以看到山型袖标,越多代表经验值越高。如果是银或金色就意味着更高的等级。
有经验的士兵战斗效率更佳,极少溃逃。即便将军倒下,他们也会死战到底。军队要获得经验需经过战斗提升。
(例外的是Brutii的士兵可以通过建有temple of mar神殿的城市提升等级)
(3) 胜利与失败
和战斗效率一样,士兵作战的结果极重要。一只刚歼灭敌人的步兵在攻击另一队敌人时拥有更高的士气,
如果敌人周围敌军逃走也会得到激励。当前方部队逃逸,又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敌弓箭手的射击下,部队的士气会明显下降。
(4) 战场位置
当两翼或背后受到攻击,士气会受到重创。同时被多方夹击几乎肯定会溃散。相反,如果两翼有友军保护,部队会感到很安全。
(5) 疲劳度
一开始部队都精力充沛,一旦感到疲劳战斗效率就会降低。大战中疲劳的部队在面对同级别但精力充沛的军队时会很快崩溃。
导致疲劳的因素有:长途行军,反复冲锋,近身战斗(特别是重装部队)特别注意在沙漠中作战的重装部队会因高温而迅速疲劳。
(6) 恐惧
有些武器会动摇敌军的意志。弩炮和投石器可以震慑敌军。战狗会制造恐惧,破坏队形,动摇士气。特别适于步兵进攻前出动。
战象最具威慑性。当敌军看见象群如割草般冲入战阵一般都会溃逃或撤退。适时的利用好战象同时注意敌军的同种单位。
森林中的伏击战往往是毁灭性的
要点4:利用地形
罗马中的地形从白雪皑皑的德国森林到炎热的阿拉伯沙漠种类甚多。合理的利用地形会为你的战斗平添优势。
寻找高地在山上列队,特别适用于敌众我寡处于防守态势时,你的弓兵部队在高处射程极远。敌军不得不缓慢的爬上山来战斗,
还得忍受弓箭和疲劳。这时发起冲锋会得到一定的攻击加成。如果敌人在山上列阵,不要直接攻击,尽量寻找同一高度的位置再动手。
利用森林
如果你的单位在树从中,你可以在单位上看到 “隐藏”的小图标。意思是除非走近,不然敌人看不到该单位.(有些单位如将军无法隐藏)
埋伏一两只部队在树后或主力附近,敌军经过时立即攻击其侧翼或后背。同样,当在森林中行军时要特别留意四周,电脑也会玩同样的伎俩。
弓兵和骑兵在森林中的作用会因浓密的树荫阻挡而降低,最好用的是速度快的步兵兵种。
不同天气下的着装
沙漠高温会闷死你的重装步兵,你会发现埃及的兵种简直是为这种天气量身订制:轻步兵和大量的骑兵。
所以最好在重步兵累死前采用同样的兵种搭配。像在沙漠一样,有些兵种特别适合在寒冷地带作战。
barbarians就是这类。在战斗时应密切留意控制面板中各单位的状态。
利用城墙
石城墙就像一座人造山,而且为弓箭手提供了良好的射击高度,除非攻方建造了攻城塔(siege tower)
不然防守方基本不会惧怕任何步兵进攻。城墙似乎都是为弓兵建造的,如果你打算守城,就在战斗前多训练几只弓兵部队。
巷战
攻守双方机会均等,攻方应该把最强力的步兵单位放在最前,中段放弓兵系。通过狭窄街道时不用担心侧翼。尽快通过直取市中心。
而守方的战术也一样。用强力步兵封锁街道,挤在一起的攻击部队是弓兵的最好目标。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攻城时会遭到护城塔的射击,如果部队能迅速通过城门和街道杀到中心,会减少很多伤亡。
Armenian守方在山腰上极好的防守位置布阵而且用重装骑兵防守两翼。
要点5:了解你的胜利目标
从开始部置军队时就应了解你想取得的战果,这点极为重要。
如果是处于防守态势,就要稳住部队,敌军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赢得胜利就会输掉战役,
所以会放马来攻,此时应尽量利用周围的地形,在高山或悬崖上布阵可以使敌人在行军时暴露其弱点。
最好的埋伏地点当属森林,让部队在里面养精蓄锐等待敌人上钩。
如果你的目标是全歼敌军,打垮他们就不是你的胜利目标,提前用骑兵迂回切断敌军的后路才能保证歼灭战的效果。
有时你会面对以少打多的不利局面,敌方兵力或许3倍于你,
此时的目标应是尽可能杀死多的敌军同时保存实力。埋伏下来减少敌人的弓兵杀伤,
或者派一些部队对敌将发起自杀攻击。成功的话会以小代价换取整个战斗的胜利。
守城时,攻方目标是中心广场,提前挑选攻击点和线路,
让部队快速通过城墙区域,守方一样,预估敌人的进攻线路和守卫主要路口。如果情况被动就退守到中心广场决战。
II 赢得战斗胜利
Smackus Maximus 的战术运用只有一条,永远用你最强力的兵种打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
派遣你的骑兵迅速迂回到敌人两翼附近(双击右键)因为骑兵疲劳度要强过步兵。不要给对方准备时间,
步兵主力跟上后立刻从3个方向同时进攻。骑兵的冲击是Smackus Maximus战术要求的关键环节,
完成一次冲击后立刻将骑兵拉出,再迂回,寻找背部和侧翼暴露战线再冲,如此反复。
骑兵在森林中移动缓慢,但仍然可以打击图中高卢步兵的侧翼
不断用弓兵部队骚扰敌军阵型,特别是行进中聚成一团的步兵群,试试把前线主战部队排成新月形,
这样接敌时敌方不仅要同时在正面和两翼做战,而且军队会聚成一团,成为你弓兵的最佳目标。
我方在准备冲击分割敌方阵型时要使用紧密阵型,前线步兵移动时保持两翼衔接,避免士兵感到不安。
将移动速度较快的轻步兵策动到敌两翼方向,敌人的队列之间会移动而出现空隙,此时中路重步兵应果断出击,分割包围。
罗马的步兵装备的投枪可以在近身接敌前就可以杀伤一些敌军,所以应提前移动攻击。(这样才有足够时间先掷出投枪)
如果只想他们直接冲锋,在攻击敌人时按下control键.
被大队重步兵保护的Brutii将军
1 用好你的将军
将军的位置最好是靠近战斗中心位置附近,(步兵战线偏右的位置)不要让你的将军被敌步兵包围,
被弓箭射击时要迅速找新的指挥位置。特别当心对方长矛兵种。
将军亲自战斗会得到更多经验,如果敌军已无心恋战,可以让将军带头冲刺,即刻就可以瓦解对手。
此外包围,杀掉敌将或使他逃跑通常是胜利的第一步。
2 对手的战术
如果对手使用同样的战术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护好弓兵单位,最好是置于步兵战线后。
(2) 防备两翼被敌骑兵突击。如果对手人数上超过你会有些困难。最好是在两翼布置骑兵防守,
或者是从步兵中抽调一些长矛兵放在一线拖后一点的位置。在发现敌骑兵开始冲击前让这些长矛兵向外布防。
(3) 如果被敌人突击两翼得手,只有使用包围打法了,用各种步兵将他团团围住。猛攻其侧翼或后背。
一个典型的战斗阵型:将军安全的呆在中间偏右的位置,步兵在前排,弓兵排步兵和将军之间,骑兵放两翼。
不过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果对方有大量骑兵,我方骑兵的位置就需要向内收缩以保护弓兵部队。
3 布置军队的策略
主攻应该由核心步兵兵种发起,罗马中这类角色早期是Hastati或Principes,稍后者需要依靠Legionary Cohorts
(只就罗马而言,其它文明类似,只需稍作调整)把他们放在攻击队列的中心位置。如果你在数量上远胜敌方,
不妨把部队列成弧形,这往往适于歼灭战使用。
如果确定敌军距离尚远或移动缓慢。可以把弓兵布置在步兵之前,提前射杀对手一些部队
(不过注意将弓兵模式设为skirmish,这样他们知道何时撤退)注意观察敌军迫近时的战场状况,
如果对方骑兵开始迂回应尽快调回本阵。战斗开始后,多数人喜欢把弓兵置于主力步兵之后,
射击聚成一团的敌步兵,假设对方没有使用骑兵打击你的两翼,不妨把Velites向两翼调动,
这时他们已经投完了投枪,在战斗白热化时投入对敌人两翼的包抄。在对抗步兵时他们会受到不小的伤亡,
但会得到经验。这使他们在战斗末段能够对敌方精疲力竭的敌军造成不少的伤亡。
接着是骑兵,如果预计对方会出动骑兵突击我方两翼,那就把两翼的骑兵向内收缩,
放在步兵之后靠近弓兵,这样才能对任何敌方行动保持足够的反应。如果你是喜欢大量使用骑兵的玩家,
那可以将更多的骑兵部队,布置在离主线部队较远的地方。战斗开始时你将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攻击对方的侧翼和背部。
不过要小心对方骑兵。在冲刺后要迅速撤回作第二,第三次冲击。
最后,将军的位置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非常重要。放在步兵之后,阵中靠右的位置往往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或者在敌军行将崩溃时移动到某一侧发起攻击。注意一定不要让他被包围或直接对抗对方精力充沛的后备军。
对于大型远程武器,由于移动速度极慢,所以一开始布置的位置尽量靠前,如果你是主攻方,可以放在步兵之前,这样一开始就可以进行远程打击,如果是守方,就放在步兵群后,这样即使交战仍然很安全。
把骑兵布置在稍远的侧翼有一定风险,不过却可以给你更多机会完成合围。如果对方也有大量骑兵,则要小心布局
一次好的埋伏可以吸引敌军贴近,这时右侧林中的伏兵就能派上用场。
守方的阵型位置
虽然以上的阵型攻守方都可采用,但在防守时,玩家可以有更多的位置选择。
山坡,悬崖上都是很好的防守地形,充分利用弓箭手的远程杀伤力和部队由上而下的攻击加成,可以达到满意的防守效果。
4 收尾阶段
敌军开始溃散后当然是出动骑兵攻击,弓骑兵也可(按住ctrl点攻击目标)但如果对方长矛兵或重步兵回身防守,
就迅速撤开交给赶上的步兵处理。战斗中即使敌军溃退,但战果未定,对方可能会出现援军,
所以随时保持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在战场中心,将军周围。可以对付突发状况。
如果你拥有大量部队和骑兵,包围敌军就很容易,但要注意:一支被完全包围的敌军,即使士气全无也会死战到底。
而你将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有一种做法是用大量骑兵将对方团团围住,等白旗闪动,就撤开一段距离,
被包围的敌人这时会撤退,现在就是最好的追击时机。
III城市攻防
发动正面攻城战通常代价高昂(如果是大城更是如此)而在罗马围城的战术通常要经过好几轮,
需要付出数千denarii的潜在收入。所以多数情况下你宁愿选择前者。
使用攻城塔可以削弱守方弓箭手的实力,如果夺取了gatehouse,你的部队通过时就不会受到滚油攻击。
攻击计划
研究地图后,你需要选择一条最快捷,可以直达城中心的道路。不管你用多少微操,会发现军队很容易被街道分散或是挤在狭窄的街道中。
所以要避免所有军队从同一条道路进攻的瓶颈效果,这样你会死伤惨重。(特别是对方有石墙,防守塔,而你所有队伍都在挤一个主门,
塔上的滚油攻击会使挤在中间的部队死得很难看)
要避免这种以上情况,最好是用palisades在城墙上打开更多缺口,部队同时迅速通过。而对于石墙就比较麻烦,
攻城塔(siege towers)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步兵清理掉墙头的敌军然后接管上面的gatehouse(选中部队后点靠近gatehouse的市内地面,
你在城墙上的部队会循该路线夺取gatehouse)其后的战术是用两座攻城塔同时撞击城墙的两侧,只要城墙坍塌你的部队就可以大量涌入,
敌军的兵力一般无法将你封锁在断墙处,而在夺取城墙后热油攻击也会停止,这时你的其他部队可循正门杀入城中。
进城后最好是马上整顿散开的部队然后向市中心发起攻击。占领后攻城战也就完成。
对攻方而言最糟的是军队挤在城门入口,会多方受袭。尽量打开多个入口将损失降到最小。
守城战术
预计敌方攻击的方位,在城墙上准备好弓箭部队,射击时设为火箭模式,这样有机会烧毁对方的攻城器械,
尽量让敌人挤在一个入口,对方会丧失所有机动性,没有用热油帮步兵洗头更棒的主意了。
如果丢掉了城墙区域,或者敌人打开多个入口冲入城中,你就必须集中在城市中心的防守,用最好的重步兵封锁要道。后面放置弓兵。
(如果城墙上还有弓箭手让他们转身继续射杀敌军)攻方在进城后往往会因为道路错落,地形狭窄而挤在一起暴露两侧和后方。
可能的话派一些步兵和骑兵袭击他们轻装部队。
最后的战斗总是集中在市中心,这时基本上不会有太多战术可言,死战到底是唯一的选择。
赤壁下的演职员表
时间 名称提名奖项获奖者/作品2009年第14届美国金卫星**大奖最佳外语片
最佳摄影
最佳视觉效果
最佳剪辑
最佳音响
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设计 《赤壁》第8届美国华盛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第1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第16届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第3届亚洲**大奖最佳**《赤壁》最佳导演吴宇森第27届中国**金鸡奖最佳摄影吕乐、张黎第2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赤壁》最佳导演吴宇森最佳男主角 梁朝伟最佳男配角张丰毅最佳女主角赵薇最佳新演员林志玲最佳摄影吕乐、张黎最佳剪辑林安儿
Robert A. Ferretti杨红雨 最佳动作设计元奎最佳原创**歌曲心战2010年第15届美国广播**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赤壁》 第2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最佳导演吴宇森最佳女主角赵薇最佳男配角张震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叶锦添最佳美术设计叶锦添最佳摄影吕乐、张黎最佳动作设计元奎最佳剪接胡大为
林安儿
杨红雨 最佳原创**歌曲大江东去最佳视觉效果Craig Hayes最佳原创**音乐岩代太郎第36届美国科幻**学院土星奖最佳国际影片
最佳音乐
最佳服装设计 《赤壁》 影片《赤壁》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其时汉献帝执掌朝政,但各地豪强割据,战争连年不断。
当朝的丞相曹操野心勃勃,准备攻打刘备。曹操的最终目标是消灭所有的割据势力,并废除汉献帝,自立为帝,以一统天下。
在曹操的大兵压境之时,刘备派他的军师诸葛亮出使东吴,以说服东吴的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面见孙权的军事首领、都督周瑜,两人分别代表刘备和孙权决定建立联盟,共同抗曹。
当曹操得知孙、刘两人结盟后大怒,亲率八十三万(实为二十三万)水陆大军南下,企图一箭双雕歼灭孙、刘两军。曹军在长江北岸的乌林扎下营盘,面对的南岸就是孙刘联军的驻地赤壁。
孙刘联军的粮草供给不足,且兵力明显处于劣势。但周瑜和诸葛亮运用一系列计谋在水上和陆地与曹操斗智斗勇,最后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曹操的两千艘战船被付之一炬,八十多万士兵仅数百人逃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赤壁之战。中国历史的进程随之被彻底改变。
明代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使赤壁大战等三国故事广为流传。这部小说虽然创作于七百多年前,但今天在整个亚洲地区仍拥有广泛的读者,根据这部小说改编和创作的漫画书以及电子游戏更是不计其数。
导演吴宇森对赤壁大战这一题材痴迷了二十多年。但在当时,无论**制作技术还是**消费市场都无法支持和容纳规模如此宏大的一部影片。2004年的夏天,吴宇森的金牌搭档、制片人张家振首次造访北京。此次中国大陆之行使二人看到拍摄《赤壁》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了影片有关融资和拍摄的运作。
剧本创作
将赤壁之战的故事改编成**剧本,可谓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事。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一千八百年前的公元208年,但直到七百多年前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推出之后,三国的故事方才广为流传。然而这部小说为了加强故事的戏剧性,不惜篡改了许多历史事实。
例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被人为地神话了。小说中的诸葛亮足智多谋,且能呼风唤雨,使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而实际上,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年方27岁,是一务农的文人,刚被刘备招入麾下当谋士。他只是运用了一些占星术的知识预测到了天气的变化而已。
此役真正的功臣乃东吴都督周瑜,但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一个度量狭窄、嫉贤妒能的武夫,最终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导演吴宇森力图还历史以本来面貌,因此剧本主要是以陈寿撰写的史书《三国志》和其它文献资料为蓝本创作而成的。不过为了安抚《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他还是从小说中提取了一些性强的素材和细节,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其中一例。
其二,影片《赤壁》的目标观众群不仅限于亚洲,而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小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中文的经典名著,即使是在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受到热捧。其庞大的读者群不仅遍布同属华语地区的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在亚洲其它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广为人知。由这部小说衍生出的连环画和动漫不计其数。日本著名的游戏厂商光荣公司还推出了数十款以三国故事为蓝本的经典游戏。
在拍摄一部有关三国的**时,当然还不能遗漏了大将赵云、张飞和关羽。特别是这关公关云长,在亚洲许多地区至今仍然被供奉为神明。但对于西方的观众来说,如此众多有名有姓的英雄人物听上去都大同小异。一位好莱坞大公司的高层人士甚至建议,将孙刘联军众将的英雄事迹都安在一个人的头上。
由于英雄人物众多,赤壁大战之前大大小小的战役又各有千秋,因此影片的剧本十分壮观。一位西方观众倘若欣赏一部长达四个小时,看得懂听不懂(英文字幕汉语发音)的中国战争片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
最后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亚洲地区放映时将影片分为上下两部,在不同时间放映。而全球其它地区则精编为一集,冠以吴宇森动作片的名义推出。
其三,三国的故事在亚洲地区广为人知。每一位读者对其中的情节和人物都有自己不同于人的解读,对于编剧来说更是如此。在2004年7月至2007年初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吴宇森延请芦苇、邹静之等顶级中国编剧撰写《赤壁》的剧本,但无一能使其满意。最后,他不得不亲自披挂上阵,先与香港编剧陈汗合作整理出故事大纲,后与郭筝合作编写人物和细节。郭筝在影片的拍摄期间全程在场,随时准备按导演的要求对台词和对白进行微调。
剧本改到“中西皆宜” 制片方从2004年开始多方寻找优秀编剧,集思广益,确定了最初的剧本大纲将《赤壁之战》的故事分为6段(2014年改编成赤壁之战游戏),分别是“刘备仁慈为民”“二乔舍身取‘义’”“孔明智激周瑜”“周瑜借刀”“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并且请到有“中国第一编剧”之称的邹静之来编写剧本。导演吴宇森看后并不满意,他希望《赤壁之战》在大背景不违背历史的情况下,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要变化:刘备不再懦弱,曹操不再奸诈,周瑜不再小心眼……
2006年,吴宇森又把**圈另一著名编剧芦苇邀到门下,打磨现有剧本,由芦苇之手已经改到第九稿。吴宇森“野心”明了,“不想搞动作片或者武打片,而要做一部气势恢弘的史诗**。”
吴宇森他希望最终的故事能够实现“中西皆宜”,“让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兴奋,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国人有兴趣,让它成为一部真正国际化的‘三国’。”吴宇森还特别强调说,剧本修改之所以会如此之多是因为故事和人物关系复杂,“前期受历史所累,限于一些史实,后来终于跳出来,才慢慢解放了思想。相比之下,《三国志》比《三国演义》对剧本的贡献要大得多。”
导演阐述
好莱坞的大片我们都看过,其宏大的构思和动人心魄的音响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各种类型的中国**也深受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其中包括武打片、动作片和正剧片。但是以好莱坞大片的技术和艺术手法拍摄出来的中国古装史诗片尚不多见。中国**一直以来承载了诸多中国文化的遗产,包括武侠精神。而通过**这个载体,我们能够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表达出我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诉求。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够一改武打片的套路,而是用正剧的手法拍摄一部反映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史诗性故事片。自从我首次接触到三国的故事以来,我就一直心存这种梦想。
《赤壁》的故事发生在一千八百年前。赤壁之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我相信,有了我们这些聪明而又敬业的团队,再加上最新的**科技,我们一定能拍摄出绝不亚于好莱坞大片的中国战争史诗片来。通过实拍和后期的特技制作,我们近乎完美地还原了中国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这在此前的中国影片中是前所未有的。
拍摄这部影片,我的目标就是能够超越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隔阂,让西方观众欣赏到亚洲版的《特洛伊》,同时也让东方的观众能从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找寻到新的视角。同时,我也希望向世人证明,我们中国人也完全有能力拍出好莱坞大片水准的中国影片来。
对于我来说,小说《三国演义》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那些被神话了的人物,而是这些人物所展现出来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英雄人物,我喜欢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性化的英雄人物。三国人物与我心目中的英雄在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坚信,人类的情感是普世的,而不是籍由文化背景来维系的。在西方被推崇的品德、伦理和友谊观在东方亦是如此。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我们的情感从根本上是相通的。
正因为如此,在拍摄《赤壁》时我刻意忽略了小说中的大量细枝末节。我们这个庞大剧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些来自东方和西方的人在合作中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拍摄《赤壁》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对**制作充满了热情。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同时也在虚心地学习。我们共同战胜了诸如恶劣天气等所带来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几场大战的战争场景。我被我们的团队所表现出来的敬业和团结精神深深打动了。
与此同时,我们的拍摄还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坚信,中国**已经步入正轨,将在不久的将来崛起于世界的舞台,并以其多样化的题材和极富个人魅力的影星征服全球各地的观众。
拍摄《赤壁》仅仅在几年前还是无法想象的,因为那时的技术和资源无力支撑一部规模此宏大的影片。借此机会,我要对我们来自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的投资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感谢你们帮助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希望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欣赏和喜爱这部影片,因为我深知**是无国界的。东方的观众喜欢西方杰出的**作品,西方的观众同样也能欣赏我们东方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因此,我希望当你在看《赤壁》的时候,不是把它看作是中国大片或者好莱坞大片,而是世界大片。 外景地
实际上,赤壁之战发生在曹操水陆两军的大本营所在地,位于长江北岸的乌林,而并非孙刘联军所驻扎的位于江对岸的赤壁。
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具体地点,民间和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千八百年来,长江的走向和长度发生了巨变,相关的地名也几经改变。
1998年,湖北省蒲圻市正式更名为赤壁市,显然意在与这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从字面上有些许瓜葛。然而就算这里就是赤壁之战之所在,江面上往来不断的大小船只也足以使导演望而却步,更何况那里的地势与吴宇森想象的相去甚远。
为挑选合适的外景地,从2004年的夏天起,摄制组先后走访了14个省进行实地考察。而导演吴宇森和制片人张家振亲自考察了湖北、江苏、浙江、河北和云南等5省,最后看中了离北京仅三小时车程的河北易县安格庄水库。当他乘游艇在宽阔的水面上放眼望去,一下子就相中了岸边一块开阔地。影片中曹营的所在地乌林就可以在那里搭建。
但是,他遇到了三个棘手的问题。影片中乌林位于长江北岸,而对岸的赤壁在那里找不到相似的地方;摄制组的车辆开不进去,因为那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虽然地点合适,但地势太过平坦。
对此,吴宇森只得另外择地搭建赤壁的外景,靠后期的特技制作将其与这里的乌林连起来。另外,还专门修了一条像样的马路通往附近的高速公路。为了解决地势太平的问题,吴宇森命人修建了一个高约12米,面积为两个足球场大小的高台坡,并在上面修建了曹军的营地,还在坡顶搭了一个了望塔。
虽然安格庄水库的水是用于灌溉农田的,但周围的土地依然属于环境保护的范围。台坡的修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特批,结果几公里之外的一个小山坡被宇公们移到了水库边上,新土一点一点地被夯实。整个工程持续了几个月。那时正是2006年的夏天,而当时剧本尚未成形,甚至连拍摄的资金也没有着落。吴宇森和张家振确实是冒着一定的风险。最终,这次冒险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正是这个高台给了一代枭雄曹操某种君临天下的威严,也成为整个大战的视觉重点。
道具与服装
与选景和选演员相比,选美术和服装设计师就容易多了,因为无人能比曾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叶锦添更合适了。
继《卧虎藏龙》之后,来自香港的叶锦添又参与了内地两部大制作影片的美术和服装设计,一部是陈凯歌执导的《无极》,另一部是冯小刚导演的《夜宴》。
叶锦添不仅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并且对大制作影片的相关运作经验也很丰富。在影片《赤壁》的拍摄过程中,美工组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度竟然达到了一千多人,包括技师、木工、瓦工、裁缝、道具师,甚至还有造船的工人。
与导演吴宇森研究剧本之后,叶锦添首先着手设计主要场景的草图,因为影片的重点便是这几场大战,然后绘制效果图。与此同时,叶锦添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了解当时的建筑、服装、战船、兵器,以及影片中可能出现的道具。这是因为导演吴宇森的理念是尽可能在细节上忠实于历史。
据叶锦添介绍说,《赤壁》中最难的地方是整体风格上统一。三国时期的文物很少见。而我们对于三国的认识都来自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为了增加可读性,虚构了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吴宇森导演希望拍出一个更忠实于历史,与小说有所不同的版本来。他更侧重的是周瑜在指挥联军抗曹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他的版本是对小说进行了一种浪漫主义式的改编。今天的观众从没见过中国古代水军打仗、火烧战船、草船借箭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今天要拍的这些戏虽然看上去似曾相识,以如此大的规模来拍摄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规模宏大的历史古迹我们必须一一重建,并且要赋予它们以生命的韵律。我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第一,规模要大,气势要大,就像那些有代表性的国画一样,要大气。第二,所有的东西一定要注重细部,一定要准确。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现有的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物。有了细节,设计出来的东西就活了。而且很多细节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汉代的东西凝重、大气,同时细部也很优美。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些细部的东西时格外注重它的准确性。
我们请教了方方面面的历史学专家,有建筑的,军事的,法律的,兵器的,服装的;并且研究了当时的贵族和普通百姓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还特地去了一趟日本,去请教日本的三国史专家。我在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制作盔甲和兵器的新知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赤壁》讲的是东汉之前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故事。当时的战争是连年不断,但实际上各国士兵在服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这部影片以将帅和军师为主,我就参考了当时书生的装束,并且严格按照现代西服制作的工艺来加工。所以在大银幕上的效果就显得华贵,具有绅士的气派,实际上是结合了古代知识分子和贵族服饰的特点。
铁制铠甲直到晋代才开始盛行,因此影片中只有曹操一人是身着全金属的盔甲。释义备注:此处讲解有误。铁制盔甲从战国起就慢慢的开始盛行,批量装备军队,但并未取代皮甲,直到西汉武帝,军队铁制铠甲装备率才远高于皮甲装备率,更何况是两百多年后的东汉末年呢?从西汉成帝《武库永始四年车器集簿》中可得知,铁制扎甲大批量装备汉军,下至普通士兵,上至将校,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系统记载了西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郡级武库藏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其技术含量及使用组合,反映了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汉朝的作战方式和战术发生的深刻变化、强弩、甲骑具装以及经过改进的新型钢铁兵器,以弩机为标志的射远瞄准技术、以马镫为代表的骑术和多种功能战车的协同作战技术,不仅改变了这一时期的战争面貌,并使汉代的兵种构成发生了重大改变。具体详情请百度:武库永始四年车器集簿
影片《赤壁》的情节曲折,节奏感强。兵营错落有致,增加了视觉张力。曹营呈十字交叉状,而东吴的营盘更雅致,表现了交战双方各自的实力。
吴宇森将真实的故事和虚构的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经典的英雄人物形象增添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色彩。
投资与规模
影片《赤壁》的制作成本高达八千万美元,合五亿六千万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庞大的华语**。当制片人张家振与中国**集团公司初次接触时,董事长韩三平当即表示全力支持。2006年8月,中影集团与美国狮子山制作公司就影片《赤壁》签署了融资与发行协议书。狮子山制作公司为吴宇森和张家振共同所有,总部设在美国的洛杉矶。
此后不久,**的中环、日本的艾回、中国的橙天和韩国的Showbox相继介入,各自承担相当比例的制作预算。2006年11月,美国巅峰公司(Summit)正式签约,成为《赤壁》的海外版权销售的总代理。巅峰公司在2007年2月举行的柏林**节欧洲**市场上开始预售,很快就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版权售出。而此时离影片的正式开机尚有两个月。随后,制片人张家振将香港地区的发行权卖给了美亚。此外,香港渣打银行提供差额融资,而美国著名的**融资保险公司CineFinance提供完成保证书。
2007年4月14日,《赤壁》正式开机。实际拍摄时间持续了八个半月。由于影片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在亚洲地区将分为上下两集在不同档期分别上映。而在全球其它地区将精编为一集推出。拍摄期间有大约2000艘各种古式道具战舰汇集在河北一个四面环山的水库,进行大场面的拍摄。而吴宇森将集合三维电脑技术把这个水库改造成长江,把四周的群山改造成赤壁。5家美国知名的电脑特技公司将负责影片的电脑动画部分。导演吴宇森明确要求最终的效果要向“木马屠城记”看齐。影片的总投资追加到7000万美元,成为最昂贵的华语**之一。
影片拍摄
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和一年的前期,2007年4月14日,全球瞩目的中国古代战争史诗片《赤壁》终于在中央电视台位于河北涿州的影视基地正式开机。涿州距离北京仅一小时的车程。
美术总监叶锦添将影视基地内现有的一个大殿改装成了两个不同的内景。一间是汉献帝刘协的皇宫,丞相曹操正是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另外一间是孙权的大殿,也就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众臣的地方。
另一个内景是在涿州影视基地的摄影棚里搭建的。那里就是周瑜的私宅周公馆。这部战争史诗片中为数不多的文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其中有周瑜与小乔缠绵的爱情戏,还有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切磋抚琴的戏。
除这三个内景之外,影片的其余部分都是在室外拍摄的,主要是三场大战:开始的长坂之战,中间的三江口之战和压轴的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
长坂之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次发生在长坂村。刘备的两位夫人被害;大将赵云单骑救走刘备的幼子阿斗。第二次发生在长坂坡。大将关羽和张飞一边抵挡敌兵,一边掩护老百姓撤退。
为了扮演大将赵子龙,胡军专门跟随动作指导林迪安训练了几个月,终于在影片开拍前使自己的体形和体质达到了最佳状态。然而超强的体能要求终于使胡军的脊椎旧伤复发,被迫退出养伤整整一个月。
等长坂之战的戏二次开机时,动作指导已经换成了元奎。这是元奎第二次与吴宇森合作。第一次竟然是三十多年前的1974年。当时吴宇森执导的是他平生以来第一部影片《铁汉柔情》,元奎担任的就是影片的动作指导。三十多年后二人再次合作,依然十分默契。大量的动作细节都先由吴宇森在纸上设计,元奎总是能精准而优美地表现出来。尽管拍摄过程极为艰苦,但两人默契的合作使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江口之战
2007年6月中旬,梁朝伟到三江口之战的外景地报到。对于梁朝伟来说,严峻的考验不仅仅来自高温天气,他更要身披厚重的铠甲策马飞奔。那里的外景地是一片开阔地,原本是解放军的一个靶场。因此除了剧组临时支起的几顶帐篷外,根本就无法躲避当头高照的烈日。
当时拍摄三江口之战的场面也非常壮观。双方的步兵就有一千多人,另外加上三百多骑兵和战马,再加上摄制组为数七百多的工作人员,两千多人的大场面调度与拍摄,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江口之战梁朝伟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在这里拍摄的,还是那一身厚重的铠甲,只是时间已经变成了寒冬腊月,地上满是积雪。这场戏的拍摄前后整整持续了半年。不过在看这部**的时候,观众是觉察不到的。
这场戏开始的时候,是赵薇扮演的孙尚香率领一队女兵故意冲进曹操的埋伏圈。她们奋力抵抗,边撤边向敌人放箭。曹军不知有诈,在浓雾中拼命追赶,不知不觉就钻入了孙刘联军布下的圈套。联军众将一一出战。最后连周瑜也披挂上阵,并且奋不顾身,为救赵云中箭负伤。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孙刘联军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结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此役虽名为赤壁之战,却实际上是发生在与赤壁一江之隔的乌林。
赤壁之战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在江面上打,一部分在陆地上打。按照周瑜和诸葛亮事先部署的火攻策略,东吴大将黄盖率火船冲入曹操的水军阵营。曹操的战船由于是连在一起的,风向一转,顿时成为一片火海。不消多时,两千艘船只被付之一炬。
单为拍摄这一场戏,吴宇森足足准备了一年多。所需要的十八艘巨型战船由于体积过大,无法从别处运送到水库边,只好在现场制造。其中最大的一艘首尾长竟达38米!所有战船的建造从2006年10月开始,直到次年的5月方才完工,前后历时八个多月。与此同时,四个大型的码头也在水库边建了起来。另外还有许多战船是在附近的船厂建造完成之后运过来的。其余两千多艘船只只能靠三维动画来制作了。
为了拍摄水战的戏,吴宇森特地请来香港著名导演梁柏坚来担任执行导演。拍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实拍,大多是火烧战船和士兵落水的镜头。第二步是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大摄影棚里建造了一个巨型水池,并且把外景地的一些战船拆卸下来运到这里,再重新拼装起来。梁柏坚负责拍摄战船相撞翻沉的镜头,而周围的火势依然很猛,战事仍在继续。第三步是使用模型拍摄,补充实拍的镜头。第四步就要交给奥芬尼奇公司来进行电脑特技的制作。
赤壁之战的陆战部分使全片达到了最高潮。开始是日本影星中村狮童扮演的东吴大将甘兴冲上岸,最后炸毁曹营要塞的大门而英勇牺牲。接着梁朝伟扮演的周瑜率领人马冲了进去。他急于要去解救被曹操扣为人质的太太小乔。
此时,两军首领周瑜与曹操隔着火海终于见面了。这是影片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赤壁》剪辑成上下集 负责影片海外代理发行的尖峰**公司负责人透露,《赤壁》的亚洲版本将剪辑成上下两集,每集时长两个小时,而亚洲以外地区的版本为两个半小时的单集。
将《赤壁》分为上下集的创意来自于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三国的故事对于亚洲观众,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观众而言,实在太熟悉了,他们几乎可以随口说出每一个重要的人物和每一场重要的战役,要想把所有这些都浓缩到两个小时之内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决定发行两个版本。”
战争戏看齐“木马屠城” 吴宇森透露,影片一切进展顺利,在河北搭建的曹军大营接近竣工,用于拍摄水战的水库及其周边的山峦也已经交由后期电脑特效部门取景,制作成三维模型图带回美国,由于北方的山形和江南的山形完全不同,所以要通过电脑合成。吴宇森坦言,“全片最难的就是战争戏,虽然当年拍摄《风语者》有过掌控战争大场面的经验,但是拍水战的难度还是超出以往。”
演员阵容
三国的故事在亚洲地区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们或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或看过三国的漫画书,或玩过三国的游戏,或看过此前根据三国故事改编的**和电视剧。因此每个人对于三国人物的形象都已经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使挑选合适的演员主演这部**变得极具挑战性。
然而导演吴宇森希望影片能够忠于历史,因此他决意按照史书对于三国人物形象的描写来挑选演员。举例而言,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年诸葛亮年仅27岁,身高八尺,犹如松柏,英俊潇洒,且刚刚被主公刘备招入麾下担当军师一职。这人幽默、机智,极富个人魅力。对于金城武来说,这个角色仿佛天生就是为他准备的。而金城武本人恰好从小就酷爱三国里这个神机妙算的人物。
而东吴的军事首领都督周瑜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英雄。史书上有如此记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他一边要为国驰骋疆场,一边又要为爱妻小乔的性命安危而担心。此前,梁朝伟还从未扮演过古代骁勇善战而又风流倜傥的儒将。伟仔版的周瑜定会给熟读三国的亚洲观众带来不小的惊喜。
影片《赤壁》是梁朝伟与吴宇森的第三次合作。九十年代初期,梁朝伟曾主演过吴宇森执导的《喋血街头》和《辣手神探》。
史书和小说中对周瑜的夫人小乔着墨不多,只知她是一位绝色美人。在《赤壁》中扮演小乔,是亚洲顶级名模林志玲首次触电。为了准备这个角色,林志玲在正式开机前半年就推掉了所有的工作,赴北京拜三位名师学习表演。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一位超级**明星从此诞生。
影片《赤壁》中最难挑选演员的角色是曹操。在历代小说和戏剧中,曹操是一个脸谱化的奸臣,实际上并非如此。他的确野心勃勃,甚至可能想自己当皇帝。但他的目标是要结束当时中国诸侯割据、连年内战的状况,一统天下。他也是一个文人,文学和绘画的造诣很深。张丰毅此前在《霸王别姬》和《荆轲刺秦王》等影片中扮演的都是好人的角色。而在《赤壁》中,他塑造的一代枭雄具有多重性格,其精湛的演技大获好评。
回顾百慕大三角之谜?人船神秘消失?死去63年的米高维尔斯奇思神奇复活 ?
楼主你可以去BAIDU里找我就发一些事件给你有很多 楼主慢慢看一下
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事件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事件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事件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假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嫂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3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度过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
这天,哥伦布仁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
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6度。船失控了,任随风浪推打。
哥伦布是幸运的,经过几天几夜曲颠筋,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结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哥伦布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谈到这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双桅船“玛丽亚·采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号穿过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度4分,西经73度。”但这是“玛林·凯思”号传给世界的最后讯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失踪了。
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亲眼看到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渐渐吞没,他们奋不顾身地从海上救起了“拉达荷马”号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后,“莱克斯”号的水手却惊讶地发现,“拉达荷马”竟然漂浮在海上。这并不是幻觉,因为“莱克斯”号上的水手,连同被他们救起的“拉达荷马”号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达荷马”号纵帆船。
一艘已经沉没了的船,怎么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们无从解释。
3.究竟谁在这里作怪
既然这里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事件,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踪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前往找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这说明这绝非海底生物,同时庞大的体积又说明,它又非水中的鱼类。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但谁也无法说清这奇异的物体和奇异的光芒从何而来。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一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奇怪的是这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1972年9月,美国籍货轮“恶梦”号航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了。水手们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本是向北行驶,但无论如何他们也纠正不了航向。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进这个物体。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这个黑色物体和前面说到的水下的那个黑色物体有无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为同一物体?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说:这是耐人寻味的。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飞机掠过百慕大三角海域,飞机上的几值朋友正在吃饭,突然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当时罗盘指针偏转了几十度,他们加速逃离这个可怕的航区。返航后他们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么能发出嗓音呢?
一位老飞行员说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间飞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发现机翼两侧光芒闪闪,他以为是机舱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这么强烈,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连仪表也看不清楚,而飞机亮得像个透明的玻璃物体。他抬起头,觉得天空亮得连星星都看不见了。他赶紧关闭自动操纵杆,改用手操纵着飞机飞行。几分钟后,亮光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从何发射而来?老飞行员答不上来,相信你也答不出来。
4.科学家们的种种解释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的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佣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
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
(l)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
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1943年,一位名叫袭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架起两台磁力发生机,输以十几倍的磁力,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试验一开始,怪事就出现了。船体周围立刻涌起绿色的烟雾,船和人都消失了。试验结束后,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有的人却因此而神经失常。事后,袭萨博士却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试验出现的情况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他没有留下任何论述,以致连试验的本身也成了一个谜。
(2)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欢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4)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般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这些仅仅是假说而已,而且,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何况,除了飞机和船只无端失踪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呢!
5,永无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一个不明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在潜行。美国海军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前去追寻。他们追踪了四天,还是让那东西跑脱了。这个水下不明物体,不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异的潜水功能,可以下潜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声纳都无法搜摘。人们只看到它有个带螺旋桨的尾巴,丽无法窥清其真实面目。
消息披露后,有人估计可能是前苏联的潜艇。然而,美国方面称,以现代的加工制造技术,莫说是前苏联。连美国都无法制造这种可高速行驶,又可下潜深海的物体。
是什么?读者只能自己想象,因为美国海军部也没法解释。
l979年.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考察组,意外地在这一带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水下金字塔。当然,这个水下金字塔绝非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队队长、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闻讯后,立刻派人携水下摄影机再次下潜拍照。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高大雄伟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两个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过这两个洞,致使这里的海面波涛汹涌、水雾弥空。
据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雄伟。它的发现使人推测这一带海难多系它引起。同时,它又给史学家带来一个新的难题——即由来已久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否存在的争论,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够让人忙乱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马岛上游玩。突然间,天空传来一阵马达声,人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使用的“野马”式战斗机呼啸而来。
游客们起初以为这是旅游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节目,高兴地鼓起了拳。不料,战斗机竟不分清红皂白地朝游客开火了。游客吓得四处跑散,而战斗机即刻便消失在云中。
所幸当时有人拍下了飞机的照片。旅游公司据此向法院控告美国空军。不料,美国空军见到照片大吃一惊说,不错,这架飞机是他们的,但这架飞机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踪了。
天哪,40年前失踪的飞机怎么又飞回来了?请先不要吃惊。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则报道,不知你将作何感想。
据报道:美国一架旧式轰炸机,出现于月球一座环形山顶。苏联航天探测器从太空传回的照片,不仅表明这架飞机完整无损,而且还清晰地呈现了它的机号。美国空军经核对,发现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踪于百慕大三角区的飞机。
是谁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么?
6、日本的百慕大三角
1952年9月18日,日本渔轮“妙神丸”号返回港口,他们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得都形成了巨型的穹顶。” “妙神丸”号带回来的报告,引起日本科学界的注意,因为他们估计渔轮水手所描述的现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日本列岛饱受地震之苦,所以对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之后.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逻艇“敷根丸”号驶向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召集—批专家,连同《朝日新闻》记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阳丸”号。
9月23口,“新阳丸”号的仪器记录下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这时,“敷根丸”号巡逻艇返回港口报告说:海面上发现一个黄烟袅袅新冒出来的小岛。然面,当“新阳丸”号赶到现场时,除看到两块岩石裸在海面之外,所谓新冒出来的小岛又已沉入海中。
由于海底火山爆发越来越厉害,“新阳九”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员,开始为他们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阳5丸”的安全问题担心了。这艘船9月21日载着一批专家驶离东京;至今音讯全无。
他们耐心而忐忑地等待了几天,仍然毫无音讯。“海阳5丸”自离港后,未发回一封电报。水文地理署立刻开展营救工作,派出人员船只前住搜索。因为船上载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学者,连同船员共计31人。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归,他们说除了发现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发之外,什也未发现。“海阳5丸”失踪了。
为什么搜寻的人员在海面上我不到任何漂浮物?为什么“海阳5号”连份电报都 没发回?船上装有3O吨燃料,为什么遇难水域连一点油花花都设有?
这片海域被日本人称为“魔鬼海”。它位于日本列岛和小笠原群岛之间。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起失踪事件,人们是不会把这里称之为“魔鬼海”的。
早在1928年2月28日,—艘6000吨级的美国轮船“亚洲王子号”,驶离纽约港,经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个星期之后,一艘名叫“东部边界城市”号的轮船,曾经收到“亚洲王子号”发出的呼救信号,这个信号重复了几次就消失了。
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动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寻,但一无所获。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 1957年4月19日,日本轮船“吉州丸”正在这一带海域航行。船长和水手们都奇异地发现“两个闪着银光,没有机翼,直径约10米长,圆盘状的金属飞行物”从天而降,钻入离船不远的水中,当时海面激起巨浪。船长马上记下当时的位置:北纬31度15分,东经 142度30分。
很明显,飞碟是涉嫌对象。不,除了飞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内的远东海域,还发现一种被称作“闪闪发光的海底巨轮”的神秘物体。
1967年3月,3艘货轮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个泛着磷光的车轮状物体;高速地在水下远行,光是从旋转的中心辐射出来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内两次见到这个怪异的现象。另—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发现同样的现象。半年时间之内,人们总共5次观察到它。这片海域是在曼谷到婆罗洲西北的一条直线上。
研究这种磷光巨轮的权威人士,汉堡的库待·卡勒教授说,这种磷光轮在旋转中似乎放射着千道光芒。中国的“成都”号货轮的船长说,他也曾见过一种乳白色雾状波浪,这种被浪宽9米,彼此间距9米,在水下2.5米的深处,以每秒钟起伏两次的节律从船下穿过。这表明,磷光轮的支臂以每秒钟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转运行。
这位“成都”号货轮船长,一个星期之后他又看到两个巨“轮”。这一次观察到的现象颇为古怪,它每秒钟放射5—6次光,其闪光照亮了近80%的海面,其亮度虽不强烈,但能看得清书上的字。
“格伦法洛赫”号船长称,他曾观察到一种发光状雾似的沙堆,从一个直径15—30米的中心点踊了出来。他还发现两个海底巨轮,叠在上下做反向旋转。
卡勒教授说,这些“海底巨轮”在婆罗洲和暹罗(泰国)湾海面最容易发现。美军“河狸”号船上的官兵,也曾在这一带海域发现过”巨轮。
有些学者试图以海洋中发光的微生物作用来解释这一现象,但那些微生物怎么能构成一种比风速、气流速度都快的光辐射线呢?
百慕大谜题尚未解开,“巨轮”现象又给我们的科学家带来了麻烦。
船只下沉飞机自爆英国出现“新百慕大三角”
《江南时报》2000年12月04日 - 08:18
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地带闻名遐尔,现在英国北海也发现一个“新百慕大三角”,权威杂志《新科学家》报道,航经该处的船只会突然下沉,并警告飞过该地带的飞机也会有爆炸危险。
最新一期《新科学家》刊登了英国森德兰大学海洋地理学家尤德的研究报告,指这个神秘区域位于北海的炮台油田附近。科学家指该处海?有一个海底沼气(甲烷)的喷口,名为“巫婆洞”,相信是从该洞大量喷出的沼气令船只沉没。科学家利用迷你微型潜艇,在500米深海底的洞口附近发现一艘拖轮的残骸,认为是沼气把船“拉往”海底的证据。
该艘75米长的钢制拖轮估计建于1930年间,其残骸极为完整,表面毫无破损,也没有翻侧,而是完全垂直地下沉,葬身海底。
尤德说:“那船并非船头或船尾先下沉,而是像突然坐了升降机,直沉海底。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它不是因为相撞或船身穿了洞,因为那会像‘铁达尼’号一样,其中一头先入水。”要解释这个现象,沼气是极可能的“元凶”。当沼气大量冒升,会令周遭的海水密度大为降低并浮力大减,轻微者会令船身下沉,严重者更会因浮力不足,令船只在数秒间瞬即沉进海底。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理论可用来解答大西洋百慕大三角之谜,但尤德仍审慎表示未敢肯定。研究人员现正翻查被发现拖轮的沉没纪录,同时搜集更多的海空难个案。
现在位置主页不解之谜回页首
百慕大三角的“死人复活”
2001-05-09· ·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简直比魔鬼还可怕,在那时莫名其妙的失踪的飞机和船只不知有多少,这个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间事无其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复活,连自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989年2月26日,一艘由巴拿马渔船在百慕大三角南75里处作业,人们发现一白色布袋在海面上一沉一浮,拉出海面一看,里面竟是一个活人。这个人叫米高维尔斯奇思,他在1926年死于癌症,他随身携带的一些文件证明了这点。他先被送到百慕大医院,后又被转至欧洲苏黎世精神中心,以便找出其“死而复生”的原因?医生们费尽周折也找不出原因,他自已也不明所以。
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遗愿,把他装在帆布袋里海葬,抛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想不到63年他怎么活过来了呢?即使“复活”了,在帆布袋里也会淹死呀?他本人对这些也不能解释,他说他“死”后自已也很模糊,只记得恢复知觉时被人救上了渔船。
1946年3月16日,白赖仁的莉地亚夫结为夫妇。一年后,他们在百慕大坐游艇再度蜜月,在游览中,白赖仁失足坠入海中,被汹涌的波涛卷的无影无踪。莉地亚回到家乡肯特基后,不再嫁人,苦苦思念着丈夫。四十三年后的1990年初,莉地亚心血来潮,她要故地重游,租用了老船长63岁杜比亚辛的船,当船驶到她丈夫被溺的海域时,被认为早已溺死的白赖仁竟奇迹般的出现在该船的甲板上,与其忠贞的妻子拥抱、接吻,之后却又出乎意料地双双消失了,好在船长并未因惊奇而发昏,就在这对夫妇拥抱、接吻的一刹那,他不失时机的利用照像机拍摄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并在返回港口后向警方出示了这张照片,警察们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令人不解的是,白赖仁当初是怎么回下来的?这43年他在干什么?夫妻相会后为什么又双双不明不白的“消失”了?他们又去了哪儿?这不是现今人类的知识所回答得了的。
这种“死而复活”的事比天方夜谭还离奇神秘,在地球人中相信的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既然别人言之凿凿,我们也就姑且听之吧。但是,我诚恳地希望大家记住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博士的一句名言:“科学的责任不是回避事实,不管这些事实是明摆着的,或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