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露的七律诗
2.描写初夏的七律诗
3.立秋的七律诗
4.谷雨的现代七律诗
5.写霜降感怀的七律诗
6.小暑节气的现代七律诗
7.咏霜降的七律诗
8.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七律诗
9.写白露的七律诗
寒露的七律诗
寒露的七律诗
寒露的.七律诗,寒露这个季节,风寒露重,身心俱冷,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意变得越来越浓了,天气也越来越凉,下面我整理了寒露的七律诗,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寒露的七律诗1七律《寒露》
作者:郭大昌(澳门诗人)
朗读:柳钟晔
文字改写:丁迪蒙
寒露侵临草浪白,云高野鹤去飞徊。
朔风断剪西关岭,荒漠吟秋万壑开。
润物轻摇宜静看,屏星镜月问贫猜。
秦川巷叶杨凌鼓,九龄何须自叹哀。
译文 :
寒露侵临时,吹起个风,令草浪渐枯渐白,云天中野鹤飞来飞去,正勒徘徊不前,不知落谁家?寒气朔风剪断西北关山群岭,但是,昔日荒漠边寨,如今已经是万壑盛象竟开。自然界个润物要细细看,慢慢品。侬看屏星镜月侪禁勿住要猜想询问,如今中华复地,八百里秦川乡村舞台,变迁如此神速美妙。现代中国一派:秦川巷叶杨凌鼓,长安个人们像是勒讲:张九龄啊,尽管侬是盛唐时代诗人中最大个官:首辅宰相,毕竟到老也逃勿脱《自叹哀》个结局。今朝个新中国比起伊个辰光,岂不是更胜一筹嘛。
赏析 :
辛弃疾勒《千年调》中形容西北荒漠:“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讲个是悲凉凄苍。自从汉代西路探寻功臣:张骞之後,历代历朝从未间断过《丝绸之路》。如今个国力,正如去年勒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个《一带一路》启动仪式个会议当中赋个一首《沁园春》所讲个:“无尚荣光,峥嵘岁月,共引情怀西路喧”,全国一派繁荣景象。再也不是:苍壁凄凉荒,如今是,天堑变通途。
搿首七律同样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个形态,借《寒露》之际,拿情思同外化个意象融合勒一道,让读者通过景象而若有所悟,又难以名状。诗词要达到搿种境界,伊是风姿品行,信念坚持,需要勒洒脱中多情释放,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搿首诗也淡淡个显露出一股英气干云个派头。诗中看勿到趋炎附势个尘俗世风,也勿到口号乏句连连,极其自然,诗意馀韵绕山谷,回响无穷。
寒露的七律诗2寒露时节,风寒露重,身心俱冷,疲惫不堪,无心成诗。凄风冷月,蒹葭成霜,伤感不已。遂作一首《七律.寒露伤怀》,献给我最爱的人。惟愿今宵梦醒,明朝艳阳高照!
——涓涓隽语题记
七律.寒露伤怀
风寒露重黯神伤,
空对流云悔断肠。
往事悠悠催泪目,
前方漫漫盼星光。
今宵落寞望残月,
明日欢愉向艳阳。
自古多情皆寂寞,
悲欢离合诉穹苍。
七律.寒露伤怀是平起首句入韵式,用韵平水韵下平七阳,诗中黑体字是韵脚。
寒露时节,一首七律.寒露伤怀,献给我最爱的人。谨以此诗献给我最爱的人——吾儿卓然
作者:涓涓隽语
愿涓涓隽语如同涓涓细流慢慢注入你的心田!
寒露的七律诗3七律 寒露吟诗
文/石泉林溪(刘晓新)
(一)
秋风沉醉柳摇堤,月映清波倒影迷。
水榭芦边寻旧梦,山岩竹外有新蹊。
犹存寒露童谣赋,却引残诗曲韵题。
荏苒时光催白发,勤耕笔墨伴晨鸡。
(二)
芦飞白絮落江堤,云过长天雁影迷。
闲步林丛沾竹露,寻踪菊野绕花蹊。
千峰岭峻千峰画,一阕诗华一阕题。
十里寺钟传栈道,凭栏望远曙微曦。
七律寒露
文/永昌居士
(一)
金风又染翠湖堤,尽处秋光着眼迷。
钓客垂纶芦苇荡,诗家拾句菊花蹊。
云间雁字标新景,笔下人生续旧题。
无雨无晴寒露夜,问谁偕我听荒鸡。
(二)
青山绿水小城西,惯作闲游听鸟啼。
九孔廊桥依画舫,五层御阁沐霞霓。
苍鸥舞处湖天阔,灰雁来时苇渚低。
鬓发如丝何所矣,且随商隐写无题。
描写初夏的七律诗
诗词类
1、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宋·朱淑真《即景》
2、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宋·陆游《初夏绝句》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6、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8、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9、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宋·曾几《三衢道中》
10、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即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初夏绝句
立秋的七律诗
立秋的七律诗如下:
暑辞凉风便立秋,七日秋季数开头。南方酷暑正气候,作物孕子结果奏。初秋午后赛虎喉,深夜星空忆昔愁。金星闪烁独自走,光阴似箭白了头。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虽有差别,但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这时段。
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立秋后天气虽热,但是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已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谷雨的现代七律诗
谷雨的现代七律诗如下:
1、细雨柔柔诉别情,半溪碧水漫渠平。新萍绿下戏游鲤,古柳荫中唱晓莺。村陌儿童纸鸢湿,田头野老葛衣轻。桃源虽好无寻处,此地裁诗满箧盈。
2、声声布谷促晨空,风皱池渠细雨朦。点点落红残尊老,星星浮碧嫩萍葱。牵牛野叟葛衣湿,采叶茶姑云鬓蓬。赶趁春光余韵在,收藏颜色染秋丰。
3、谷雨应时忙布谷,农家希望寄禾菽。晨晖扶辄整畦畴,星月和衣蜷漏屋。身累难疯健美操,心酸厌听退休曲。命悭未敢辞劬劳,不比官人有俸禄。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气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浮萍是水面生长的浮生植物,喜欢温暖的气候和潮湿环境,忌严寒。谷雨到来,天气不再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所以第一个五天里浮萍开始生长。
写霜降感怀的七律诗
写霜降感怀的七律诗:山前草木掩枫红,陌野黄昏无雁空。夜雨生寒霜降到,青荷怨恨晚秋风。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怎称为霜降呢?其实“霜降”这个名字只是用来比喻这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
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
小暑节气的现代七律诗
小暑节气的现代七律诗如下:
镜湖夏日温风至,细雨敲窗小暑来。翠叶凝珠千点烁,红莲照水半池开。蒹葭采采成诗卷,鲜藕淳淳入酒杯。何必朱楼悲白发,不如绿野醉蓬莱。
小暑节气的介绍如下:
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中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小暑这个时节虽然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对于农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有利于成长。
咏霜降的七律诗
咏霜降的七律诗:
1、寒霜降临大地上,万物凋零露华浓。
解释:
这句诗描述了霜降时节的天气状况。寒霜在夜晚降落,让气温逐渐变得寒冷。同时写出秋天特有的景色,红叶在风中舞动,彰显出秋天的美丽。
2、枫叶红霞迎霜笑,菊花金黄斗艳重。
解释:
霜降时节,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收获的喜悦和欢歌笑语充满了田野。而林间因为寒冷的天气变得寂静,鸟儿也寻找温暖的地方避寒。
3、田野丰收欢歌起,林间动物藏秋踪。
解释:
这句话表达了霜降时节正处于秋冬交替的时刻。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和养生,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4、冬春交替时光里,养生保暖要记中。
解释:
这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秋色渐尽,露重霜浓的景象。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一年即将过去。
诗的特点:
1、情感表达:诗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诗人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情感。
2、意象塑造:诗通常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节奏感: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音韵和节拍的变化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4、语言美: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常常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使诗歌更加优美、生动。
5、含蓄蕴藉:诗往往含蓄蕴藉,言在此意在彼,通过暗示和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6、多样性:诗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诗的表现形式和风格都非常丰富多样。
7、启示性:诗通常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它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七律诗
夏日 《千家诗》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辋川积雨书名:千家诗 作者: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写白露的七律诗
写白露的七律诗如下:
又逢佳节韵悠悠,红枣香甜幸福收。
云淡天高鹰觉爽,气清露白雁回眸。
乡村似画难书意,城镇如虹可放喉。
华夏山河增亮色,千杯畅饮醉金秋。
注:白露(white dew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腰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